王震上将便衣处理公务,县长不讲理要抓他,王震如何处置?
发布日期:2024-02-29 06:15    点击次数:98

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在此隆重举行。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

在这场授衔仪式中,有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分别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人就是人们常说的“开国上将”。

在57位上将中,有这样一位将领,被毛主席亲切地称为“王胡子”,并且深受毛主席赏识信任,甚至可以在建国后配枪面见主席。

要知道,建国后,国际形势复杂,中央早已出台禁令:禁止任何人持枪面见毛主席。而“王胡子”却得到主席特令,毛主席曾开玩笑说:“王胡子不会害我,不必解枪,只要不是原子弹,他带什么都可以”,足以见二人关系之亲近。他就是王震上将。

王震的一生,可谓是传奇无比,出身农家,自幼习武,19岁参加革命,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开国将领,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既骁勇善战,又熟知农学,为革命和新中国奉献一生。

1908年4月11日,王震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户家庭。与后人熟知的勇猛将军形象不同,幼年的他体弱多病。

所以,王震的外祖父亲自教授他武艺,希望外孙能够身强体健,再加上当地尚武,他6岁便开始随外公习武,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之后师从姑父赵明,学习抗金名将岳飞创立的大正拳,逐渐精进自己的武艺。

许是听多了外祖父讲给他的江湖故事,加上有一身武艺傍身,自幼生活在社会底层,14岁就成为铁路工人的王震并不满意当时的生活状况,反压迫反剥削的思想逐渐显露,早早便投身革命运动。

1925年,已成为铁路工人纠察小队长的王震,与当时赴湖南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毛主席结下深厚情谊。

在护送毛主席去长沙韭菜园的铁路手摇车上,名字还是王正林的王震,与这位被称作毛润之的白面书生有一段让他终身难忘的谈话。

之后的旅途上,毛主席又与他探讨革命与牺牲之间的关系,从小接受外祖父革命教育的王震哪会怕这个?立马表态道:“我不怕牺牲!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我愿意牺牲生命!”

毛主席对这位青年的兴趣越发浓厚,与他继续攀谈:“是啊,我们革命者,要敢于付出、乐于付出,这个付出,有时是巨大的。正是因为这些付出,我们的革命才是不同的,是伟大的,革命者也是伟大的!”

当时的王震或许不能完全理解毛主席的话,但他知道,那颗种子即将破土萌芽。

西征立功与“王胡子”

1930年,成长为浏北游击队第一支队的队长兼政委的王震,再次见到在他心中点燃革命火把的毛主席,他决定坚决随毛主席搞革命。

这一年,他所带领的游击队和附近多支游击武装一起被整编成为湘东红军独立师,担任第三团政委一职的王震,率领队伍在战场屡建奇功。

1934年1月,长征前夕,王震离开前线,赴江西瑞金参与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会议上,王震向李德和博古汇报河西战线取得胜利的战斗经验。坚持采用毛主席“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游击战术,应对第五次反“围剿”的他,和李、博二人不欢而散。

王震没有犹豫,一口答应。毛主席开玩笑道:“他们都不听我的,你还敢听我的?”

他坚定地回答:“您的主张是正确的。您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您让我怎么打,我就怎么打。我就听您的!”此后王震便经常被人打趣:爱认死理,只听毛主席的。

现实没有辜负他的坚持,回到老家打游击的王震取得辉煌战果,配合中央红军顺利突破“围剿”。

这个绰号起源于与战士们的约定:但凡是接到作战或者建设任务,必须要蓄胡留须,直到目标达成方能净面。久而久之,大家都称呼经常蓄胡的他为“王胡子”。

总是转行的将军

谈到“王胡子”,就不得不谈到南泥湾。1939年,多方压力导致根据地经济严重困难,毛主席在2月举行的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鼓励大家开垦土地发展农业生产,进行自救。

王震却不同,这个人扛得起枪上得了马背,还放得下枪下得了战场。1941年3月,他率领八路军三五九旅奔赴距离延安一百多里的南泥湾,进行大生产运动。

南泥湾,位于延安东南部,过去这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但由于清代连年战乱,土地逐渐荒芜。三五九旅的战士们到达南泥湾,别说农田,连水源都没有见到,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敌人的长枪短炮,而是一片片荒山。

受到鼓舞的战士们,积极投入开荒南泥湾的生产生活中。在种田能手的指导下,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南泥湾的农业生产搞得有声有色,热火朝天。

短短两年,荒地变良田,粮食产量充足,南泥湾被改造成“陕北江南”,正如传遍大江南北的《南泥湾》歌词所唱:“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此外,“王胡子”多次参与援疆建设,牵头设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下准噶尔,四进塔里木,为边疆建设和国家稳定做出突出贡献。就连昨日的北大荒,也在他的带领下发展成为今日的黑土地。

1954年2月,由于组织需要,被任命为铁道兵司令兼政治委员的将军奔赴一线,领导铁道兵部队抢建黎湛、鹰厦铁路,突破建国初期美国的恶意封锁。

修建这条铁路,是非常紧迫的任务。铁路一旦建成,就有利于扭转新中国被封锁的危险局面,全体官兵必须争分夺秒,全力以赴。

善作动员、脚踏实地的王震正率领十万战士轰轰烈烈、分秒必争地搞建设,却遇到一个大难题:战士们都是北方人,不服南方水土,再加上住宿条件极其恶劣,很快,大批战士病倒。

战士生病,就失去建设的主力军,这极大影响着工程进度。坐镇建设前线的王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决心要改善战士们衣食住行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宿舍搬到干燥的地方。

然而,要解决十万大军的住宿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他致电当地政府,希望暂借一块地皮,用来建设士兵宿舍。

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非常为难,这件事情需要请示县长才能给出答复。此后,他接连几天致电这位工作人员,得到的都是同样的回答。

前文已经提到,王震接到新的任务,总是蓄起胡须以表决心,这次也不例外。他又是党内有名的实干家,平日不是很注重衣着打扮,常年打仗垦荒风吹日晒导致他皮肤黝黑,一身旧便服蓄着大胡子的王震并不像一位司令员,倒像是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这身打扮的王震让司机将车停在离县政府稍远的地方,徒步走到县政府,刚好是上班时间。还没来得及进门询问县长在不在,先碰上一位打扮考究的干部。

将军快步走上前,礼貌询问道:“这位同志,请问县长在吗?”

只见这个干部将他上下打量一番,随意问道:“什么事情找县长?”

王震客气指出自己是因为住房问题需要找县长,正准备详细解释缘由,却被对方硬生生打断:“县长不在,你走吧。”说完对方便径直离开。

没想到老大爷一脸疑惑:“你找县长,刚才为什么不拦住他?”

王震恍然大悟,刚才那个不耐烦的工作人员便是县长。此时的他已经回过味儿来,迫于无奈只能继续询问县长今天会不会回来。

老大爷指着桌子:“肯定要回来的,这些礼品还等着他拿回去。这个县长啊,拿百姓的钱,谋自己的利,就没干过什么实事儿。看你这副打扮,也是个来找他解决问题的老实人?怕是找错人喽。”

王震听后,大致明白这位县长的日常作风,与这位大爷又攀谈一会儿,县长的车终于姗姗来迟。

王震一路跟随,耐着性子想要再次说明自己的来意。可着急的县长只顾着赶人,压根没想听他说什么。

眼看县长这副态度,王震的火气上来了,一把拽住县长:“我打县政府好几天电话,又等你一上午,你今天必须给我解决这个问题!一天都不能拖!许多民众的问题也需要你解决!”

县长一见,火气更大,心想哪里来的乡巴佬敢对着我大喊大叫,自己堂堂县长被他这么命令太没颜面!着急上火的县长与王震在门口拉扯起来,期间县长见王震什么都赶不走这个“大胡子”,就找来警察恐吓他。

不由王震反抗,警察给他拷上手铐,无论怎么解释,他们都认为这人是被吓到说胡话,没必要去听,打算把他直接带走。

一群人拉扯着没注意到门口又停下一辆吉普车,车上下来几个机关干部,其中一个听到拉扯的人群中喊出“王震”两个字,急忙冲上前去冲警车里的警察喊道:“快把首长放了!你们真是无法无天,竟然敢抓司令员!”

县长听到这位干部的声音,抬头一看,来的是地区行署专员许清顺。直到现在,警察和县长才意识到王震说的都是事实,自己真的抓的是首长!闯大祸了!

从警车上下来的王震先是向许专员问好,然后严肃说道:“谢谢你,许专员!若不是你来得及时,怕是你们这位‘好县长’就要把我关进警局好好教育一番!”

王震转头看向县长,慢慢说道:“中央命我负责修建铁路,我们的战士因为水土不服生病了,我想找县政府借块地皮修建个条件好一点的宿舍,但打电话来总是没人答复,无奈只能上门找县长。我本不想声张,可你也看着,这位县长对我这个‘普通群众’是什么态度……我要真的是群众,现在怕是已经被送到警察局!这就是父母官的态度吗?”

站在一旁的县长冷汗直冒,连声道歉。许专员立马答道:“司令员,您放心,地皮的事情很快就给您解决,修建铁路我们一定全力配合,有什么需求尽管跟我们说!至于县长,我一定会形成书面报告上报组织!我们这次来就是调查他的!”

王震闻声点头:“好的,我先代全体铁道兵谢谢政府的配合!至于这位三不管县长,一定要如实上报!严肃处理!”说完便径直离开县政府。

那位让民众怨声载道的糊涂县长,也被上级撤职,早早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

为官一方,永远要想着如何为百姓、为国家做些实事,而不是中饱私囊、滥用职权。王震和糊涂县长的故事会一直提醒后人:实干兴邦,实干惠民。只有为国为民,才是无愧于家国天下的好干部。

王震毛主席南泥湾县长王胡子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