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息配资 电动自行车增长迅猛,广州共享单车总量将再缩减
发布日期:2025-04-06 22:18 点击次数:96
无息配资
近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通告,公开征求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总量规模评估结果(2025年—2028年)的意见。
近年来,广州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数量增长迅猛,截至2024年底,全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数量已超过560万辆。此次共享单车总量评估重点考量了电动自行车等因素的影响,将2025年—2028年期间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规模定为30万—48万辆,中心六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规模为22万—36万辆。
与上一轮共享单车适宜总量评估相比,本轮共享单车适宜总量再度缩减。2022年至2025年期间,广州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规模定为45万—65万辆,中心六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规模为30万—40万辆,本轮评估全市规模上限减少17万辆,中心六区规模上限减少4万辆。
那么,上一轮共享单车适宜总量调控成效如何?本轮评估缩减规模又有何考量?
共享单车周转率上升
企业服务从重“量”到重“质”转变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介绍,自广州市对共享单车实施总量控制以来,企业、行业均实现了良性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广州市2024年共享单车的车辆周转率约为4.5次/车/日,较往年有所上升,对比国内同类城市也处于较高水平,企业间竞争从过往的单纯比车辆数量转变为比拼现场精细化管理和提升车辆骑行体验服务,企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从最新的共享单车企业季度考核“成绩单”来看,有15项单项指标得分率均高于80%,三家共享单车经营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较以往有一定的提升,但结合当前市民自有电动自行车数量持续增长,非机动车停放区等道路资源供需失衡情况愈加凸显的实际情况,部分地铁站点、写字楼商圈周边等热点区域的结构性、时段性现场秩序管理问题仍较为突出,企业仍需做好车辆均衡调度和现场停放秩序管理。
电动自行车增长迅猛
新一轮总量评估多维度综合考量
近年来,广州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数量迅猛增长。与此同时,广州市交通部门大力推动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停放区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优化改造,截至2024年底,全市主次干路非机动车道里程已超过2900公里,全市城市道路划设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容量也超过了70万辆。
但电动自行车与共享单车均属于非机动车,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广州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仍将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在本次总量评估中,重点考量了电动自行车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共享单车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
随着近年来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政策的调整变化,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数量迅猛,出行占比也逐年增加,一方面,电动自行车占据了越来越多的道路通行资源、停放资源,压缩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出行的基础设施资源,导致基于设施承载能力的计算规模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居民的出行特征与上一轮规模测算时期有了较大差异,电动自行车对自行车出行产生较大的转移替代,这导致基于出行需求的预测规模有较大幅度降低。
而随着国内各大城市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的精细化,各地的投放运营规模保持平稳或有所降低,与此同时,各地的人口规模、建成区规模仍逐年增加,这导致基于对比分析法的计算结果同样有所减少。
因此,综合考量后评估2025年—2028年期间,广州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规模为30万—48万辆,中心六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规模为22万—36万辆。此外,本次评估还细化了各行政区和属地镇街的适宜规模,以更好指导经营企业做好区域车辆均衡调度管理,减少区域淤积和乱停乱放现象。
具体各行政区适宜规模为:
荔湾区:2.5万—4.4万辆;
越秀区:2.5万—3.7万辆;
海珠区:3.1万—4.9万辆;
天河区:3.7万—6.6万辆;
白云区:8.9万—11.0万辆;
黄埔区:1.3万—5.4万辆;
番禺区:2.6万—3.6万辆;
花都区:1.9万—2.9万辆;
南沙区:1.4万—2.1万辆;
从化区:0.9万—1.4万辆;
增城区:1.4万—2.1万辆。
目前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总量规模评估结果(2025年—2028年)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已将有关征求意见稿在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网站公布,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提出宝贵意见。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在2025年3月11日前,通过以下方式提出意见:
(一)信函:请将意见信函邮寄至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交通调控处,地址:广州市天河南二路1号,邮编:510620,请在信封上注明“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总量规模评估”。
(二)电子邮件:以正文或附件形式将意见发送至电子邮箱(sjwchenjianfeng@gz.gov.cn),请在邮件主题标明“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总量规模评估”;建议中注明“建议内容及建议理由”。
(三)网站: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网站(网址:http://jtj.gz.gov.cn),栏目:“互动交流”-“意见征集”。
南方+记者 郑慧梓
通讯员 穗交通宣无息配资